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2025-07-17 17:45:040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具体如下:
一、总目标
1、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2、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具体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应能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体验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2、形成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与发展思维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能够进一步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习者从多角度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高分析能力与认知水平。
3、实现英语课程在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英语课程标准是一份详细规定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文件,它定义了英语学习的目标与要求,涵盖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详细解答:
定义与重要性 :
组成部分 :
技能与知识的培养 :
教师教学与评估的依据 :
总之,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确保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培养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活动观分为三个层次,感知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
主体指活动的个体,在课堂场域,可理解为学生;客体指活动目标,也就是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介工具包括物质工具和心理工具,笔者认为,这可以理解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心理工具可以理解为宽松而又和谐的学习环境;规则指主体应遵守的活动规则和规范,这里指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共同体指共享客体相关人员,即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劳动分工指共同体成员的职责和地位分配,这里指学生在合作学习或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个人角色与任务。
以上就是国际学校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