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2025-07-01 02:24:540
不同国际课程体系的选择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在选择国际学校之前,选择适合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重要决策。以下是一些关键问题:哪些是最主流的国际课程?它们的课程设置如何?难度如何?在申请不同国家的大学时,这些课程的认可度有何差异?哪种课程体系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今天,我们将对全球最主流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包括A-Level、AP、IB、OSSD和DSE。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张图来看看这些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其中,A-Level课程更接近国内的高考系统,IB则是整体学习难度最大的。AP课程实际上不属于课程体系,而是大学预科考试,单科难度大。
下面让我们单独聊聊每个课程体系的特点。
A-Level课程是英国的高中课程体系,全称为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GCE A-Level)。它最初是英国本土的全民高中课程教育体系,并作为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类似于中国的高考,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成为最大且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课程之一。除了在英国的大学,A-Level课程在全球125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认可,包括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
A-Level课程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70多门科目中选择学习3-4门课程。这种设置对于有明显强势和弱势学科的学生来说是巨大的优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进行学习,扬长避短。A-Level课程采用两年制的体系,通常在高二和高三进行。在第一年(AS水准),学生通常会选择4-5门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基础学习。年末通过考试后,将获得相应的AS证书。在第二年(AL水准),学生可以在上一年选修的4-5门AS课程中选择最感兴趣、成绩优秀或与未来专业相关的3门课程继续深入学习。通过考试后将获得A-Level证书。相比IB课程体系,A-Level的两年制体系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希望在中途转换体系或短时间内取得成果的学生来说,A-Level的体系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AP(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开发的一套在高中授课的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相当于美国大学的一、二年级相关课程的难度。可以简单理解为在高中基础上提供额外的一系列选修课程,学生参加AP考试后会获得相应的成绩单。由于AP课程提供了提前接触大学课程的机会,学生可以提前适应大学学习,并培养大学学习方法和习惯。在IB、A-Level和AP课程中,就单科难度而言,AP是最具挑战性的。需要明确的是,IB、A-Level是学术课程,可以获得相应文凭,而AP与SAT、托福等标准化考试相类似,不是文凭课程。在申请大学时,出色的AP成绩可以起到加分的作用,但没有AP成绩也可以申请美国大学。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成立于1967年,由国际文凭组织(IBO)在瑞士日内瓦设计,最初旨在为国际学校提供服务,方便全球流动家庭的子女入学。选择IB课程的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各种专业课程的学习,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撰写论文和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完成六门基础课程、知识理论课、拓展论文和实践活动。IB课程体量大,学习进度快,在科学、人文、外语、艺术、社会工作等各方面注重平衡发展,不偏科,不侧重某一方面,所以IB适合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IB课程外语要求也较高,适合英文基础好的学生。
OSSD(安大略省中学毕业文凭)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高中教育体系。与英国不同,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高中课程体系,而是每个省份的教育厅单独管理。OSSD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包括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等领域。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并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项目来获得毕业证书。为了获得OSSD文凭,学生需要完成30个学分,其中包括18个必修学分和12个选修学分。必修学分涵盖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与体育等领域。选修学分可以是与学生兴趣和职业目标相关的领域,如艺术、商业、技术等。学生需要在每个领域中获得足够的学分才能获得文凭。OSSD也是一种权威的“非应试”教育体制。
DSE(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是香港的中学文凭考试,于2012年开始取代香港中学会考(HKCEE),成为大学招生的基础考试。相对于内地的高考来说,DSE考试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考试。目前,DSE成绩已获得全世界约400余所高等院校的认可,包括香港本地的大学(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300多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海外高校。
DSE提供甲、乙、丙三类科目供考生选择报考。通常,考生需要至少报考六到七科,最多可以报考八科以及数学延伸部分(俗称为八科半)。甲类科目一共24科,包括4个核心科目和20个选修科目。4个核心科目为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和通识教育(2021/22学年起改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该类科目下的4个核心科目是每一位考生都必须要考的。考生必须于该等科目达到相应成绩,才符合大专院校课程的入读资格。数学科延伸课程虽并不被视同为一个独立科目,但等级会分开计算。不少大学,特别是数理科目,在计算入学分数时可能会将延伸部分视为一个独立的选修科。但大部分情况下,延伸部分合格并不能取代数学必修部分的及格成绩。乙类科目是应用学习科目,不进行公开考试,评估工作由相关课程提供机构执行,考评局负责调整评估成绩并监督评估工作的质量。丙类科目是其他语言科目,直到2024年为止,包括法语、德语、日语、印地语、西班牙语和乌尔都语。这些科目采用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的高级补充程度试题进行评估,并由该大学的国际考试部进行评级。DSE允许香港本地、内地和海外的不同身份的学生报考。根据香港考评局官方网站显示,有两类学生可以报考DSE,分别是学校考生和自修生考生。自修生的范围相对广泛,也就是说,除了在香港学校就读的考生之外,其他类型的考生都以自修生身份报名DSE,包括在内地就读的香港籍学生、内地学生和海外学生。
每个国际课程体系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合有不同特征和长处的学生,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申请到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