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初中课程表研是什么课程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中课程表研是什么课程
初中该课程介绍如下:
初中课程表研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简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既是国际高中课程改革(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共同趋势。更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之一,新高一到高三每周3课时的必修课。它给了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发展的广阔空间,其基本特征是真正把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权、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某些初中也开设了该课程。
急求.!!高中学分制是什么意思?
您好!恭喜你升上高中,你碰上好时代了!
重庆已经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实验,有关内容详见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 学习领域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 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2.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共计116学分) 选修学分Ⅰ 选修学分Ⅱ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数学 数学 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6
科学
物理 6
化学 6
生物 6
技术 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8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说明:
(1)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3) 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4)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5)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三、课程内容
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国家通过制订各科目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关于日本高中的体育
必修 并且作为成绩计入分数的
日美等发达国家较中国更注重体育及人的整体发展,不像中国分分分。
以下摘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日本美国高中体育选修课介绍
一、日本高中休育课的指定选修
在规定的体育课中,按照一定的时数比重,让学生在规定的体育项目中,选择一项到几项参加学习。这种有限定的选修又可称为指定选修。
1968年日本高中体育教学大纲中,开始出现了指定选修教材。这类教材占教学总时数的50—60%,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但项目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选修项目安排在每周三节体育课之中。
日本1968年高中体育大纲时数分配如下:
必修:体操、器械、田径、游泳,男女各占30—40%。
指定选修:男生第一选修有格斗(15—20%)、球类(20—30%);第二选修内容自选(15—20%)。女生第一选修有球类(20—30%)、舞蹈(15—20%);第二选修内容自选(10—15%)。
理论:男女各占10%。
指定选修教材中,男女都包括了球类项目。学生在整个三年学习中,可以在篮球、排球、手球、足球、棒球、橄榄球等项目中选择一至二项学习。
指定选修教材中,对女生安排了舞蹈,对男生安排了格斗。男生可在三年学习中,从剑道、柔道、摔跤中选择一项学习。
在上述选修教材时,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般采用单元计划,在教学班的组织形式方面也有很大变化,一般要打乱几个平行班级的界限,按学生所选择的体育项目重新编班。这种编班必须要求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
日本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多次修订教学大纲,最近一次教学大纲是昭和53年(1978年)8月30日公布,昭和57年(1982年)实施。新大纲规定对中学低年级以进行基础的共同必修为主,对中学高年级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项目内容,由学生进行选择。大纲规定的具体项目(见63页表)。
过去的大纲规定了各项目的时数分配,但修改后的新大纲除了提出体育理论占各学年体育课总时数的5—10%以外,其它都无规定。关于各项目的时数分配由各学校自行决定。每一学年学习的项目数也大大减少,在高中,第一学年是6—7项,第二和第三学年是5—7项。每个单项的教学时数根据学年学习总时数平均分配,每个项目最多可安排到28课时,最少不低于10课时,按此要求,最后算出总的时数分配。
过去大纲规定男生在球类和格斗,女生在球类和舞蹈二类教材中分别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修改后的教学大纲扩大了选择范围,把田径、器械体操、游泳三项归为一类,也可以选择一至二项学习。
减少学习项目和增加选修机会,对适应学生个性和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起重大作用。
二、以美国伯克利中学为代麦的学分制选修
在美国,全国无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一般由各州自行制订。小学和初中的体育教学大纲主要是全面打基础,到高中采用选修大纲。有的普通中学已开始实行学分制,这就有利于多种体育项目在体育课中出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中学就是以学分制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学校之一。
伯克利中学学制四年,即九年级到十二年级。在整个四年中规定,各种学科(包括体育学科)必须学完200学分(注:每周一课时,上完一学期得一学分。平均每周上课25—30课时,其中,各学科的必修课要达到102.5学分,选修课要达到97.5学分。每个学生每学期最少要达到25学分,最多不得超过30学分。在九年级和十年级必修课时数比重大,而到十一、十二年级,选修课的时数超过必修课。
九、十年级安排体育必修课,具体的内容包括舞蹈、体操、运动等类。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羽毛球、篮球、手球、乒乓球、足球、网球、排球、体操、舞蹈、击剑、跑和行走、游泳、救生等课,供各年级的学生进行选修,主要是供十一和十二年级的学生选择。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运动项目,而且可以选择任课教师,学完一个项目后还可以改学另一项目,每学一个项目可按规定取得学分。
学分制选修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按所选项目进行编班。选修一结束,班级也随之解散,因此这种是阶段性的编班。伯克利中学设有十二个学科的选修课,体育仅是其中的一个学科。该校选修的课程是统一安排的,同一年级和班级的学生选修的科目不会相同,所以不能以原班级上课。体育课和其它各科一样,任凭学生选择,报名人数多就可以多编几个班级,由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时间上课,或几个教师在同一时间上课。
这种编班方式对课程表有特殊的要求,伯克利中学每天早上八点到午后三点,连续九节课,每节40分钟。根据学分制的要求,一般学生平均每天上五节课,其余时间可以自行安排。这种学分制选修的编排方式必须对全校各学科统筹安排。
出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

以上就是国际学校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课程表研是什么课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