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就业怎么样?

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2025-08-18 05:44:230

今天国际学校小编整理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就业怎么样?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华中科技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怎样?

在该大学比较冷门,但也不错。毕竟华科工科不错。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介绍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Department of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DNET)历史源自1958年原 华中工学院 所建的工程物理系。1962 年原工程物理系暂停。1997年核专业方向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复办。2006年 华中科技大学 与中国广核集团签订了“订单+联合培养”的人才委托培养协议,依托能源学院开设“广核班”。2010年,在核电发展形势明朗的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 本科专业 正式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并开始招生,并被列为华中科技大学高考自主招生专业。同年与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也签署人才培养基地协议(后暂停)。截至2017年初,本专业已毕业本科生70余名,现有在读本科生约80名,研究生10余名。 武汉大学 中国学科评价中心(rccse.whu.edu.cn)发布的2014-2015核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排名中,我校排名第九。
近年来陆续我系引进了多位包括国家青年人才在内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较有力的科研与教学队伍。核工程与核技术系现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多层次师资10多名,兼职及外聘教授多人。已建设有先进核能系统分析计算中心、热工水力综合实验室、核能-环境-化学交叉学科实验室, 核电站 运行仿真教学实验室等平台。目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科研:
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安全方向:
自然循环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CHF)分析;
核电站比例模化试验及程序模拟验证;
核安全最佳估算及不确定性分析;
核材料热学性能的微纳尺度模拟;
核电站安全壳过滤降压系统设计方法;
传热流动方向:
多孔介质传热与流动、电子器件散热技术;
能源系统热力学分析、核动力装置与设备换热技术;
安全壳泄漏率预测模型及分配律;
中子物理与反应堆物理方向:
中子物理学及 核反应堆 物理设计;
复杂核反应堆耦合系统模拟;
先进高温气冷堆系统分析程序研究;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向:
模拟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吸附法、高级氧化法、水泥固化法;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法,Fenton体系,臭氧、电催化;
粒子与核材料相互作用方向:
核材料在辐射下损伤形成及演变机制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
低能离子束诱导半导体材料表面形成自组织微纳米结构;
聚变堆第一壁材料辐照性能;
基于β辐射伏特效应的核电池的理论研究;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将以全球核能复兴、中国核电快速发展和内陆核电重启为契机,与国内外单位开展合作,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致力培养核科技人才。热忱欢迎海内外核相关专业人才加盟。

系主任: 杨军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科毕业于 清华大学 ,获 美国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博士学位,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保罗-谢尔研究院(Paul Scherrer Institut) 从事研究工作。入选青年人才,现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核工程与核技术系主任,先进核能系统分析计算中心主任。兼任国际 清洁能源 论坛理事、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教育与科普分会理事、教育部高等院校核工程类教指委委员、湖北省核学会理事。担任英文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 Design and Technology (JANDT)、Nuclear Science编委及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核能前沿科技青年学术论坛”发起人。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基金项目及多个国防科研项目。已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60余篇,其中 SCI论文 30余篇,出版专著、图书章节、译著多本。主要研究方向:反应堆热工水力与安全分析,先进核能系统最佳估算与数值模拟,第三代反应堆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验证,先进核电分析程序的验证与确认,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设计。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就业怎么样?

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单位下属研究院、设计院和运营公司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上单位多处于省会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力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核工程类专业中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培养特色上,按照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认证标准,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核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培养方案,邀请国际核能专家审核课程教学大纲。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科研形成的条件和平台组织教学,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订单+联合”模式培养在校本科生。

通过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深入工程实际创造良好的条件。

师资力量: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学院汇聚与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核动力专家和优秀的年轻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86人,拥有4个基层学术组织,全职专任教师6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3人。

校内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48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学术大师1人,国内外知名学者15人,兼职(客座)教授33人。

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龙江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多人在国家级学术组织和专家组中任职。

以上内容参考 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核目标院校名单

中核集团的目标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所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具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核工业总工程师摇篮”。该学科每年为中核集团输送大量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在核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的核工程学科在全国排名前列,与中核集团有着深度的校企合作。双方不仅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还共同设定了定向班,为中核集团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该校在核聚变研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深度参与了“人造太阳”项目。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与中核集团共建了实验室,并开展了定向培养项目,为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聚焦核动力装置的研究,与中核集团共建了“极地核能开发班”。该校的毕业生在核潜艇等国防领域有着广泛的分布,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南华大学 :作为核工业部的嫡系院校,南华大学设有“核产业特岗班”,其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中核集团的核心单位工作,为核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校”,在铀矿勘探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该校实行“订单式培养”,大二学生即有机会进入中核集团实习,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等高校也与中核集团有着深度的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协议,这些高校在核科学、核工程等领域同样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

以上,就是国际学校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就业怎么样?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上一篇:水利工程是什么专业

下一篇:坚决!北京市针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违规行为所采取的举措

国际学校

相关内容

更多

常见问题排行

更多
对比
简章对比(0/4)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