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湖北大学怎么样

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2025-07-29 21:56:160

今天国际学校小编整理了考研考湖北大学怎么样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分享?

选择报考世界史研究生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对于自身能被北师大录取,我深感幸运,同时也觉得这是自己孜孜以求应得的结果。梦想终究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考研是一场需要努力付出的应试,就初试而言尤其如此。既然是应试,就会涉及技巧、方法、效率等,那么借鉴他人的成功考研经验也就十分必要了。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考研经验,以资参考,于诸君考研有所裨益。

一、择校和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在全国排名靠前,而它的考研试题又与历史学统考试卷相似,这些对一个跨考生来说,自然极大吸引力。而从备考角度考虑,即使最终放弃报名北师大,那么选择其他统考院校也就避免了专业课方面的麻烦。此外,因为很多自主命题院校的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专业各自命题、考试,自然吸引了不少考生。相对而言,选择考历史学综合的院校,竞争压力自然要小一些。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坚定了报考北师大的决心。至于具体的专业方向,作为跨考生,学科素养自然没法跟历史专业本科生比,为了减小面试竞争,选择避开那些名师的专业方向。当然,对于历史系本科生或者平时历史知识积累深厚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决定专业方向的选择。

北师大历史学专业课考历史学综合,总体难度并不大,特别是材料题和论述题,都是很常规的命题,没有偏、难、怪,也不会考查学术动态和学术热点。只是在名词解释中,为求新,会有1-2个稍微冷僻一点的词。至于报录情况,除了北大、川大、人大、复旦这类特殊院校,其他院校的报录比情况没有太大必要关注。北师大历史学维持的10%左右,世界史高了,中国史相应就会低一点(极端年份不考虑)。

二、初试经验

(1)英语

资料:考研单词红宝书+历年真题(有详细解析和全篇翻译的辅导资料即可)往年真题是最好的学习资料。

初试方面,专业课自然是重中之重,其次是英语。但关于英语要先多说一点,因为专业课和政治课都很容易提升分数,过单科线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反倒是英语拖了不少人的后腿——低于60分而在单科线上挣扎。因此,英语学习要和专业课同步,前期一定要要把单词量提升上去。在这里建议大家拿一套真题测试一下自己的目前的水平,如果完型和阅读的得分率低于60%,那么就需要在单词方面多下些功夫。具体的记忆方法,因人而异。我自认记忆力稍差,每天抽时间背单词,先把特别熟悉的单词划掉,剩余单词一遍又一遍的过,尤其是考研的高频单词。单词按照红宝书背过一遍之后,我才开始做往年真题。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时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常规单词不认识带来的错误,同时也不必费时间整理真题上碰到的陌生单词。

(2)政治

资料:肖秀荣考研政治全套

政治课的学习以肖的这一套为主,后期除了肖秀荣的八套、四套卷,其他一些热销的试卷也可以买来看一下,都很便宜。政治备考我开始的很晚,是在8月底才着手的,因为很容易得分。选择题最容易失分的,只要能结合肖的1000题,把这部分拿下来,那么65+是没有审核问题的。备考历史的考生在学习中还有一件好事,那就是政治的近代史部分会非常轻松。按照教辅资料按部就班的学习和背诵资料给出的重难点,政治备考不会有什么难度和压力。

(3)专业课

资料:北师大版教材+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长孙博的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解析+北师大往年真题+统考往年真题

推荐书目:

中国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观点很重要);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赵翼《廿二史札记》

严耕望《治史三书》

柯文《历史三调》

主要是推荐给跨专业考的同学。对近代史感兴趣的看看陈、柯;古代史感兴趣,推荐看赵翼《札记》和《陔余丛考》,周良霄《皇帝与皇权》。断代史著作根据喜好,找一下前辈学者的奠基之作,这里就不赘言了。

世界史:著作一般都太厚,初试不推荐。感兴趣的可以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剑桥系列或《企鹅欧洲史》(电子版很容易找到)

具体学习方面,世界史和中国史要同等对待。19年考研开始取消了选做题,最后两道论述都要写,无法从世界、中国中选做一道了。历史专业课最重要的是形成逻辑框架,框架有形成了,那么整理和记忆就会很容易。

首先,要把教材(北师大版为主)掌握熟练,建议至少看三篇。当然看的时候要根据具体内容,有详、有略。比如中国史中远古时期部分,考名词的几率极低(2014年以来只考过一次),可以直接跳过去不看,后期背几个名词就可以了。世界史同样有这种情况,兹不赘述。此外,教材中纯粹的文学、艺术部分,因为试题没有选择题,也根本就不会考到。朱版古代史部分教材,作为查缺补漏也需要翻阅,尤其是有些内容朱版更详细。两版教材详略不同,互有长短,但报考北师大自然要以它的教材为主。至于其他版的中国史教材,根据个人精力浏览一下,一般都有电子版。

其次,统考的大纲解析和统考真题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跨考学生而言如此。因为院校一般都不指定参考书,而且更不会出版辅导资料,所以统考资料算是历史学考研唯一可参考的官方出版物。大纲解析给出的重点内容都是要掌握的,当然,因为北师大没有选择题,前面提到的一些东西则可以忽略。另外,就是统考真题了,真题是有官方参考答案的,对于不会答题的同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再次,是北师大自己的真题,这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一方面要分析命题特点,另一方面要反复动手去写。通过练题来培养答题思路和拟答的形式,并控制答题的时间、提高写字的速度。考试时间很紧张,要通过后期的练习来掌握答题节奏。知道的内容不一定都要写出来,因为时间不允许,尤其是在名词解释部分不能耽误太多时间,要控制字数和时间,把剩下的时间投入到论述题上。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个小点:如果名词解释碰到了不知道的,不要担心,也不要浪费时间去猜,把这个时间放到其他名词的书写上,可以弥补回来不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外,不会的这题即使空着,也不能瞎猜、胡说八道,给老师的观感不好。如果刚好有一道论述题也是他的,那么前面那个名词解释的“奇葩”答案会直接影响这道题的得分(这是一位本校老师曾告诫过的)。

最后,在说说其他参考资料。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购买一套机构的辅导资料作为参考。我当时也报考研的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赠送了我一大本专业课复习全书,编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资料里面肯定有些名词、论述的参考答案拟写得很好,值得作为标准答案去记忆。一些教材上的知识点说的不清楚,可以参考这些资料去梳理明白。但我个人认为,教材是根本,把教材掌握熟练、形成体系框架后,这些资料使用起来才更能得心应手。

三、复试经验

北师大复试流程:专业课笔试+英语口语和翻译+专业面试

专业课笔试主要还是基础题。各面试小组分开命题,比如中国古代史组只考古代史。所以笔试部分不用担心。不放心的话,可以联系师兄、师姐问一问。文献学、史学史方向的复试题会特殊一点,需要复试前自己再学习一下专业课知识,北师大都有相应的教材可以用。

英语:学生与老师一对一交流。一般都有自我介绍,根据你所说的内容,再追问几个简单问题。所以注意不要自己给自己挖坑。口语交流结束后,老师会让你口头翻译给定的一段英文。基本流程如此,老师会说的比较慢,没听不清就请老师再说一遍。

面试:复试最重要的部分。初试结束后建议提前着手准备,主要是看报考方向的一些著作,多多益善,要做笔记。我做过面试笔录,发现学生面试时有一些同病:1、经常都会说看了钱穆《国史大纲》、陈寅恪《两稿》、某某几篇文章。一是看的东西太少;二是报考方向最基本专著没有读;不仅接下来面试老师不好追问,而且问了你不知道的会更尴尬。

2、老师问一句,学生就只答一句。这样的话即使学生知道的很多,老师没问的话,他也就不知道你真实情况怎么样。因为面试有很多人,老师一直问问题也就会有疲劳,所以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后,根据问题情况适当发挥和延伸(当然,如果你认识老师,那就另当别论)。

3、面试像是在背课文,把提前准备好的东西一股脑背出来。自然表述就可以了,不要像是在背或者在读一些你准备好的字句,当然,准备还是要准备的。

4、当面拍老师马屁。这种情况较少,但也不是没有。这会让老师很尴尬。说到某人学者,就说某某先生或教授即可,不要在前面什么著名、知名之类的头衔。

其他情况还有很多,有些甚至堪称“奇葩”,不具有代表性就不提了。总之,面试很重要,需要好好准备,高分进复试线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要把认真的态度从备考初试坚持到复试结果出来。

四、建议

1、北大确实没有给指定教材,因为它本意是不愿意有流水线出来的那种答案,它想看到的是扎实的史实基础和你独特的个人理解,但我们在备考的时候还是要有一套教材做底本,其他教材做补充,这样比较好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

2、北大虽然没给范围,看上去什么都要考,但实际上考的就是基本的大问题和老师近些年关注的特别的问题,比如清华简,辛德勇老师就经常在他自己的公众号上讲,比如去年考的石勒,这是罗新老师那本王化与山险开篇第一章关注的前赵与后赵,再比如去年考的翰林院历史沿革,是吴宗国主编的那本《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里的内容。

3、阅读论著最好就是做详细的笔记,比如哪些著名的观点出自哪部分,标上页数方便以后写论文时引用或查找。看完一章或者一本书就做一个总结,可以画画思维导图。我自己写的笔记就有三四大本,可能你平时看完就忘了,但做了笔记整理过思维导图,答题时遇到相关的就会突然想起来,下笔如有神助,而且北大答题时有一些学界新观点或者北大老师的研究成果点缀是非常加分的。有些重要论著没时间看不完可以直接找书评,总结里头提到的主要观点就行了。

4、复试前需要提交一篇历史学论文,这个要提前准备,而且关系重大,会影响老师对你的印象。所以论文要多打磨。

5、论著一般陈寅恪,田余庆,祝总斌的都是必读,还有就是吴宗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必须读透,清楚每个制度的源流,因为北大很重制度史,几乎年年都有考。

考研加油各位!

一本考研院校排名

一本考研院校排名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它以其良好的学术声誉、顶尖师资力量和的研究水平而闻名于世。清华大学在考研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

清华大学教师优秀,拥有众多知名学者、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才。学校实行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行业广泛,涵盖工、理、管理、法、文、教育、医、艺等各个领域,共有14个学院和56个系、部。

其中有18个本科教育一级学科和44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术的广度和深度都相当高。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国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它以其良好的学术声誉、顶尖师资力量和的研究水平而享誉世界。在考研排名中,北京大学也一直位居前列。

北大现在有30个院系,有236个本科和硕士专业,157个博士专业。北大的综合实力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排名第一,位于全球大学排名前30位。

北大在社会各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力,它培养出了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尤其在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方面有卓越的成就。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它以其良好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的研究水平而闻名于世。在考研排名中,浙江大学也一直位居前列。

浙大现有13个学部、36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化、工、农、医、经、管、法、教育等各个学科领域,同时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长三角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国家级优势学科建设单位之一。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以工为主、理、工、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实力,并且与国内外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保持在国际学术界的领先地位。

以上信息来源于一起备考网。

考研考湖北大学怎么样

考研考湖北大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对湖北大学的考研情况进行的简要分析:

  1. 学校地位与实力

    •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实力。
    • 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这些荣誉和称号都表明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
  2. 学科设置与优势

    • 湖北大学拥有文、史、哲、经、法、管、理、工、农、医、教育、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学科设置齐全,涵盖了多个领域。
    • 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百分之一,这显示了学校在部分学科领域的卓越表现。
  3. 研究生教育

    • 湖北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深造空间。
    • 学校拥有30余年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经验,能够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4. 学校声誉与就业前景

    • 作为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大学在湖北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起点。

综上所述, 湖北大学在学术地位、学科设置、研究生教育以及学校声誉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考研选择 。然而,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都不同,建议考生在选择学校时,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职业规划以及学校的招生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以上就是国际学校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考研考湖北大学怎么样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上一篇:学校有纹身规定吗

下一篇:坚决!北京市针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违规行为所采取的举措

国际学校

相关内容

更多

常见问题排行

更多
对比
简章对比(0/4)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