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2025-07-06 04:47:420
“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为了实现梦想做出令人惊诧选择的大有人在。6年前,辽宁省本溪市的一个女孩为追求自己的国学梦放弃港大72万奖学金,复读一年入北大中文系的事,引起了争议。
有人称赞她为了梦想坚持自我,很有勇气;有人认为她适应环境能力不够强,已经接到港大抛出的橄榄枝,却放弃了大好机会,思想过于停滞传统。要说她为何引起这番争议,除了她所做的选择,还因为她连续2年成了辽宁省文科状元。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刘丁宁是同学和老师眼中的“学霸”,也是一个乐观活泼、外形文雅、让人一看就产生“读了很多书”印象的女孩。她对国学十分热爱,出口就能引经据典,让身边人自愧不如。
她喜欢读先贤典籍,欣赏古代文人名士身上那种悠然恬淡的风采。2013年,刘丁宁首次参加高考,拿到668分的优异成绩,各大名校都想把刘丁宁争取过去,港大更提供了72万元的全额奖学金。
家人都劝刘丁宁,不要想什么北大了,去港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将来毕业可获得的机遇更多。当时刘丁宁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收拾好行李南下,走进了港大校园。然而开学没多久,刘丁宁明显感觉到自己不适应学校的环境。
她梦想身处古典文化浓厚的环境,但学校的文学课程偏西化;身边人大多讲粤语,她不熟悉也听不习惯,平时很难跟人沟通交流,影响学习进度。她的身体也出现了水土不服反应,种种因素综合之下,刘丁宁做出了那个引发争议的决定。
她离开了港大,重新回到辽宁的高中复读,打算再参加一次高考。尽管不少老师甚至校长都劝刘丁宁多在港大待一段时间,适应就好了,但刘丁宁下定决心这次要走自己的路。第二年高考,刘丁宁果然又考了666分的高分,再度成为文科状元。
这样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成为吸睛焦点,刘丁宁面对外界争议没有过多解释,她进入北大中文系后在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说自己喜欢北大中文系“浸润书卷香的人文环境”,也喜欢北大“师长传承的人格修养”。
刘丁宁的发言也充满了文学气息,她告诉所有人自己想做“一个真正的中文人”,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独立思考、追求灵魂的安详。就像古代名士那样,他们在山水之间自得其乐,世俗的价值观无法影响他们,刘丁宁想要的,也许只是一个真正的自我。
虽然直到现在都有网友觉得刘丁宁所做的选择“不值”,甚至用一些激烈的言辞批评她,但笔者相信,刘丁宁从始至终都没有在意过这些言论。
当一个人以纯真简单的心态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时,他人的看法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坚守初心,勇敢地走下去。也希望刘丁宁能真正守住内心精神家园,取得更好的成就。
以上就是国际学校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国际学校。